蒋介石在大陆时期,手下有所谓的“五虎上将”之说,这五人分别是:陈诚、顾祝同、刘峙、蒋鼎文、卫立煌。翻看五人一生的履历,都是各有特点,也极具戏剧性。说是“五虎将”信得过的配资炒股,但实际上,真正能称得上是“虎将”的只有一人。
“干将”陈诚
陈诚
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陈诚任十一师师长。谁能想到,仅仅14年后,他就取代何应钦,担任军政部长。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取消军事委员会,改组军事机构,陈诚、白崇禧分任参谋总长、国防部长。陈诚的擢升速度之快,在当时的蒋军中是绝无仅有的,可见蒋介石对其之重用和信任。
陈诚治军、理政还是有一套的,但是仅靠这些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他的发迹有二个关键因素。
其一:陈诚既是蒋介石的老乡,还是“黄埔系”。在1924年黄埔军校组建时,他任炮兵科教官兼任炮兵队区队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蒋介石开始注意这个浙江老乡。蒋介石用人,最喜欢用江浙人和“黄埔系”,陈诚两点都占,加之也确有能力,自然博得了青睐。
其二:陈诚是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的干女婿。1918年,陈诚在师范学校同学吴子漪的做媒,娶了吴子漪的妹妹吴舜莲结婚。不过,随着陈诚的发迹,他和这个原配妻子隔阂越来越深,到后来甚至一年都见不了一面。
中原大战后,陈诚的十一师扩编为十八军(“土木系”的由来,十一为“土”,十八为“木”),为了拉拢这个亲信军长。蒋介石、宋美龄做媒,将干女儿谭祥嫁给了陈诚。谭祥的父亲是和蒋介石私交极好的国民党元老谭延闿,谭延闿在1930年9月病死前,在病榻上将小女儿谭祥托付给了前来看望的蒋介石夫妇,蒋氏夫妇将谭祥认作干女儿。
谭祥出身名门,才貌双全,陈诚非常满意,不过谭祥有个条件,那就是嫁给陈诚可以,但是必须是正妻。于是,陈诚便让吴子漪出面做工作,在和吴舜莲离婚后,这才娶了谭祥。离婚后,陈诚每月都给吴舜莲一笔钱,她的哥哥吴子漪更是长期在陈诚部担任军需处长这个肥缺。陈诚和谭祥结婚后,夫唱妇随感情融洽,算得上是“模范夫妇”,两人育有四子(陈履安、陈履庆、陈履碚、陈履洁),二女(陈幸、陈平)。
浙江老乡、黄埔系、干女婿,这些因素让蒋介石对陈诚非常放心,不断提拔重用,甚至对阎锡山说出了“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这种话来。
在国民党的军政大员中,陈诚的个人作风还是不错的,“土木系”骨干黄维在淮海战役被俘后,在改造期间,一直不愿意说陈诚的坏话,认为陈诚的个人品质在国民党将领中属于凤毛麟角的。
翻看陈诚的军事生涯,他指挥一个军或者一个集团军是胜任的,但是一旦上升到军政部长、参谋总长这个地位,他就难以驾驭了。在解放战争期间,陈诚的指挥可以说是乏善可陈,臭棋连连,虽然这里面有蒋介石胡乱指挥的因素,但以陈诚1947年秋挤走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后,亲自主持东北军政的表现来看,就军事才能而言,他比杜聿明都是大不如的。
败逃台湾后,蒋介石为了让蒋经国顺利“接棒”,让绝大部分逃台的军政元老靠边站,陈诚属于例外,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反而上升了,曾担任国民党的副总裁,名义地位仅次于蒋介石。可见,蒋介石对这个干女婿的偏爱。
1965年3月5日,陈诚病逝,他的遗嘱中闭口不谈“反攻”,反而流露出支持祖国统一之情。陈诚死后,蒋氏父子让谭祥按照他们的意思修改遗嘱并发表,谭祥断然拒绝,说:“要动就不发表,要发表必须原文。”
“忠将”顾祝同
顾祝同
黄埔军校组建后,江苏涟水人顾祝同担任中校战术教官,蒋介石对江苏、浙江人向来偏爱,再加上“黄埔系”的光环,顾祝同的发迹之路自然是非常顺畅。
顾祝同此人性格内敛,对蒋介石言听计从,几乎不发表反对意见,因此有“忠心耿耿顾祝同”之称,仔细看这个评价,其实是暗含讽刺。
1927年8月,蒋介石在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联合发难及何应钦的作壁上观之下,被迫下野。在蒋下野后,磨刀霍霍的李宗仁、白崇禧给各部队长官施压,让大量遣散黄埔军官,时任第三师师长的顾祝同坚决抵制,并收留了许多失业的黄埔生。1928年,蒋介石重新担任总司令后,见第三师的黄埔军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一半,非常高兴,此后对顾祝同是刻意关照,重点提拔。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蒋介石被扣押。南京方面分歧很大,主战派何应钦一度占了上峰,他以讨逆军总司令的名义,委任顾祝同为讨逆军西路总司令,刘峙为讨逆军东路总司令。宋美龄清楚,一旦讨逆军大举进攻,发生激烈战事,那么蒋介石的处境就危险了,她亲自去找顾祝同,顾祝同当即表示他绝对不会带兵出征。为了避免何应钦催战,顾祝同干脆告病,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顾祝同还在“养病”。
顾祝同在事变期间的表现,让蒋介石很是满意,对其大加褒扬,可以说在此后主要的军事将领中,顾祝同一直是蒋最信任的几人之一。
解放战争期间,顾祝同曾以陆军总司令的身份,在徐州设立指挥所,指挥对华东解放区的进犯,结果却是屡战屡败。陈诚在东北灰头灰脸地跑回来后,成为众矢之的,被迫辞去参谋总长一职,不久后去了台湾当了省主席。陈诚离职后,顾祝同一度同时兼任参谋总长、国防部长、陆军总司令等要职,可谓是位高权重。
在国民党败逃台湾后,顾祝同卸去主要职务,改为担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何应钦)等虚职。在台期间的顾祝同倒也清闲,蒋氏父子在生活上对他还是很照顾的,1987年1月17日,顾祝同病死,年94岁,走完了他追随蒋介石一生的历程。
“福将”刘峙
2023年,北交所上市公司保持经营稳健发展的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37.44亿元,平均实现营业收入7.0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近六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26家公司营收增幅超过30%;全年共实现净利润126.96亿元,平均实现净利润5119.26万元,盈利面达91.13%,其中48家净利润增幅超过30%,28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44家公司连续3年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总体稳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7.47亿元,同比增长21.36%;生产建设稳步推进,购置固定资产等投资合计支出178.53亿元,同比增长7.94%。
刘峙
刘峙是江西吉安人,1924年夏,他经由黄埔军校总教官何应钦介绍,担任军校战术教官,自然也是“黄埔系”了。
在蒋介石的“五虎将”中,早期的刘峙可以说是势头最猛的,连陈诚、顾祝同都比不上。北伐时,刘峙任第二师师长,所部表现不错,可以说是一路披荆斩棘。之后,刘峙更是担任了第一军的军长,第一军是蒋介石当时的基本部队,可见刘峙受重用之程度。
在对军阀部队的作战中,刘峙表现得还是不错的,因此擢升速度极快,被称为“福将”。1935年4月,蒋介石对国民党军进行军事体制改革,重新授衔,大大减少上将数额。刘峙被授予二级陆军上将军衔,不久后兼任河南省主席,一时间风光盖过“五虎将”中的陈诚、顾祝同、蒋鼎文、卫立煌四人。
“西安事变”是刘峙命运的一个转折点,他错误估计形势,采取了和顾祝同相反的路线,全面倒向何应钦,刘峙对进攻陕西非常积极。结果在蒋介石被张学良送回南京后,刘峙的处境就显得非常尴尬,他去迎接蒋介石时,遭到了一番痛骂。
全面抗战爆发后,刘峙及其指挥的国民党军在平汉路一溃千里,丧师失地,暴怒的蒋介石将他调到后方,担任重庆卫戍司令兼防空司令。在抗战胜利前夕,为了削弱桂系兵权,蒋介石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明升暗降为汉中行营主任,派刘峙接任,当时谁都清楚日本战败在即,都认为刘峙是去摘桃子的,李宗仁也是愤愤不平。不料,刘峙到任后不久,在日军的进攻下,就丢失了第五战区长官部的所在地老河口,引起一片哗然。
解放战争期间,刘峙先是担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后因指挥失误被撤职。刘峙带着姨太太去了上海闲居,1948年6月,在组建徐州“剿总”时,无人可用的蒋介石又想起刘峙,任命其为总司令。这个任命在国民党内部引为笑谈,大家都认为刘峙难堪大任。有将领直言:“徐州是南京门户,派不了一员虎将,却来了一头猪。”
淮海战役中,刘峙将指挥权交给副总司令杜聿明后,自己逃离徐州,躲过被俘的命运。但是,损失了55万大军的蒋介石怎么可能善罢甘休,下令免除刘峙职务并查办,也是刘峙运气好,很快蒋介石下野,撤职是执行了,查办则不了了之。
刘峙自1935年任河南省主席后,就大肆敛财,从未终止,即使是在淮海战役期间,和他合作的商人也是频频随国民党军行进或撤离。被撤职后,刘峙带着姨太太黄佩芬去了香港,到港后,由于他带去了大量钱财,遭到在港的昔日旧部勒索,刘峙不敢继续留港,带着黄佩芬及家人去了印尼,在印尼期间刘峙连遭勒索、做生意失败,很快将钱财败光,生活陷入窘境,后来不得不在一家华侨学校当老师。
蒋介石到台湾后,得知昔日的国民党军二级上将竟然在印尼当小学老师,感觉有失体统,于是便派人传去消息,表示原谅刘峙,同意其到台湾。刘峙闻讯后大喜过望,带着一家老小辗转到了台湾,到台后蒋介石召来他痛骂一番。刘峙挨骂后,反而心情大好,因为他知道至少性命是保住了。
刘峙到台湾后,选择住在气候好的台中,此后深居简出,过着半隐退的生活,1971年1月15日,刘峙病死,年79岁。
“飞将”蒋鼎文
蒋鼎文
蒋鼎文有浙江人、黄埔军校教官这两个标签,满足了蒋介石用人的主要标准。早年的蒋鼎文,行军打仗还是有一套的,在中原大战期间,时任第二军军长的蒋鼎文,指挥所部穿插于陇海、津浦两线的主要战场,行动迅速,他的“飞将”之名便是由此而来的。
在蒋军的主要将领中,蒋鼎文是腐化得比较早的。1927年,北伐军攻占浙江后,蒋鼎文担任浙东警备司令兼宁波公安局长,由于暂时没了战事,蒋鼎文将大小事务都交给副手负责,自己则整日和当地士绅、富商混迹于烟花柳巷,期间更是染上了花柳病。蒋鼎文不得不找了一个治疗花柳病的专家杨槐堂给他治病,这个杨槐堂倒也是个名医,一番操作治好了蒋鼎文的病,此后他长期追随蒋鼎文,后来还混了一个少将军医处处长。
在中原大战期间,蒋军击败西北军占领郑州后,蒋鼎文、顾祝同、上官云相等几个蒋军将领志得意满,公开赌博,牌运不佳的蒋鼎文在一夜之间把刚领还没有来得及发的三个月军饷输光了。第二天,蒋鼎文硬着头皮去找蒋介石,在挨了一番痛骂后,还是拿了五万大洋,蒋介石对其的纵容,让蒋鼎文后来越走越远。
抗战期间,蒋鼎文先后担任西安行营主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在任上,他无心事务,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做生意敛财上。他在第一战区任上,和副司令汤恩伯势同水火,在1944年的豫中会战中,两人互相拆台,所部一溃千里,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里,第一战区丢失38座城池,损兵20多万。此战之后,蒋鼎文被撤职,再未获取蒋介石的重用。
蒋鼎文在国民党内部评价很低,比如1948年6月,讨论徐州“剿总”总司令人选时,顾祝同就直言:“考虑了两个人选,一个是刘经扶(刘峙字经扶),一个是蒋铭三(蒋鼎文字刘峙),铭三昼赌夜嫖,比较下来,刘经扶还算好一些。”顾祝同是一个性格内敛的人,轻易不评价一个人,但是对蒋鼎文却是这番评论,可见蒋鼎文名声之差。
在台湾期间,蒋鼎文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组建各类同乡会上,1974年1月2日,病死于台北,年79岁。
蒋鼎文的表现如此糟糕,为何蒋介石对他最多是免职,并不追究其他责任,甚至在他病死后还追晋为陆军一级上将?在这里讲一个事情,或许可以看出端倪。1928年8月,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回到溪口暂住时,蒋鼎文闻讯大哭,召集部下开会说:“这里的事情交给张吾剑督察长代理,我专心去溪口伺候总司令(蒋介石)。”
随后,蒋鼎文赶往溪口。蒋介石在溪口期间,蒋鼎文每天都陪着,干着端茶倒水的差事。这种举动,当时的蒋介石内心,必然是极为感动的。
“虎将”卫立煌
卫立煌
和其他四人不同,卫立煌属于“五虎将”中的杂牌,他是安徽合肥人,不是蒋介石偏爱的江浙人;同时他也没有在黄埔军校当过教官,在黄埔军校组建时,他是许崇智系统的粤军补充旅旅长,也不是“黄埔系”。
卫立煌能得到蒋介石的重要,靠的就是能打仗,他战功赫赫,有“虎将”之称。早年的卫立煌,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以战功不断擢升。全面抗战爆发后,卫立煌率部在忻口和日军血战,期间他和八路军配合密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担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期间,卫立煌对八路军很友好,还送过不少武器弹药。这就招致了蒋介石的猜忌,在1942年1月,让蒋鼎文接替卫立煌的职务,卫立煌则先后被打发到西安、重庆,在军统特务的监视下处于半软禁状态。
在远征军第一次入缅失败后,蒋介石重新组建远征军,准备第二次入缅,在反攻前夕,卫立煌代替陈诚担任远征军总司令。这也是蒋介石少有的用对人的时候,卫立煌也不负期望,率部取得了入缅作战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卫立煌再次被蒋介石剥夺兵权,打发他去欧美视察军事。1947年底,蒋介石连发电报催促卫立煌回来,等卫立煌回来才得知:原来陈诚无法应付东北的局面,派妻子谭祥去求宋美龄,让宋美龄向蒋介石建言,将陈诚调离东北。但是,谁来接替陈诚呢?蒋介石想来想去,也就只能是卫立煌了。
当时国民党军仅仅占据东北不到10%的地盘,困守在锦州、长春、沈阳等几个大的据点,卫立煌到任后和蒋介石就战略问题产生争执,直到辽沈战役打响,两人也在争执。东北解放后,蒋介石追究战败责任,将卫立煌全家软禁在南京。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代总统李宗仁下令撤掉卫立煌家中的卫兵,卫立煌得以趁机带着家人逃离南京辗转来到香港。
1955年3月,卫立煌和夫人韩权华秘密回到大陆,并受到热烈欢迎,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1960年1月17日,卫立煌病逝,终年63岁。
在“五虎将”中,蒋介石一直对卫立煌心存戒心,没有真正地引为嫡系。早期,由于卫立煌的第一任妻子朱韵珩和宋美龄是闺蜜,朱韵珩能言善辩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卫立煌和蒋介石的关系处得尚可。在1939年朱韵珩病死后,少了这个和宋美龄的牵线人,卫立煌的处境就越来越被动了。所以,不少人将卫立煌称为蒋介石心中“杂牌里的嫡系,嫡系里的杂牌。”
结语
蒋介石的“五虎将”中,陈诚军事才能有所欠缺,但是综合能力不错,算得上是干才;顾祝同中规中矩信得过的配资炒股,靠一个“忠”字博取信任和重用;卫立煌战功赫赫,是五人中唯一名副其实的将才;至于刘峙和蒋鼎文,两人早年也算得上一员战将,但前后反差之大,腐化堕落之快,让人咋舌,这未尝不是当时国民党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