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甄嬛原本以为自己通过逼死华妃就能获胜,但事实很快狠狠地打了她的脸。她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战胜了年世兰,然而皇上翻脸不认人,把她废掉并迫使她出宫,甚至连家人也被流放到了宁古塔。直到她最终登上权力的巅峰时炒股配资介绍入配资,她才无奈地说出了那句:“我想要的东西从来就没有得到过……”
前期的甄嬛和后期的甄嬛差异巨大。可以将故事分为两部分来看,甘露寺前后的甄嬛大变样。在进入甘露寺之前,她还是那个追求爱情的小女人,而回来之后,已经变成了以权力为目标的大女主。
这种转变的根源正是华妃的事件让甄嬛看清了皇帝的真心。她发现,皇上根本不爱她,反而宠爱华妃远胜于她。
展开剩余81%
华妃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依赖哥哥的关系,认为皇上对她的宠爱完全出于真心,而非仅仅因为她有哥哥的背景。看看华妃在宫中所做的事,换作旁人早已死了多少回了。比如在选秀时,华妃见到夏冬春责骂别人,一句话就赏赐一丈红。一个刚进宫的秀女因此丧命,没人敢质疑华妃的行为,皇上放任不管,谁敢说不对?
沈眉庄当时也深得宠爱,但这也引来了华妃的嫉妒。她和曹贵人密谋,让沈眉庄的同乡刘畚接近她,故意让沈眉庄误以为自己怀孕,最终被诬陷为假孕争宠。沈眉庄被打入冷宫,华妃还在她的饭菜里下毒,差点致她于死地。事后虽然真相揭露,皇上知道沈眉庄是被冤枉的,但却并没有惩罚华妃,仅仅对她略施惩戒。
华妃害死甄嬛的第一个孩子时,甄嬛正是得宠时期。即便如此,皇上也没有惩罚华妃,只是取消了她协理六宫的职责。这些都表明,皇上最爱的仍然是华妃。宠爱甄嬛时,他曾经说过,他只要皇后和华妃,再加一个小妾甄嬛,这三人就够了。
皇上之所以留下宜修,并非因为特别喜欢她,而是因为宜修当时是皇后,理应留下。而且她善于管理六宫,做得非常好,皇上也对她的能力很满意。至于甄嬛,他始终只是把她当作一个小妾,一个能给自己带来愉悦情绪的存在。皇上高兴时去甄嬛宫里玩乐,不高兴时便会将她冷落。对他来说,宠不宠甄嬛完全看心情。
这与华妃的情况不同,皇上曾说过,华妃和纯元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而纯元已经离世,他不会随意对华妃下手,甚至不会让她死。
甄嬛并未理解皇上的真正心意。她误以为华妃害死了她的孩子,皇上就该为她报仇杀了华妃,觉得那也是皇上的孩子,理应如此。可是皇上对她的孩子并不看重,后宫中有多少嫔妃怀过他的孩子,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没出生的孩子根本算不上什么。对于皇上来说,是否惩罚华妃,取决于她是否能带来后代。
即使年羹尧倒下,甄嬛以为华妃的死期来临,但皇上并没有杀她,只是将她降为答应,若华妃不再惹事,依然可以得到皇上的庇护,享受贵妃的待遇。其他妃子可没有如此优待,这份宠爱显然不是虚假的。后来,华妃再犯错,被打入冷宫,但依旧没有被赐死。甄嬛看准机会,以为这是击败华妃的最好时机。
她偷偷跑进冷宫,把欢宜香的秘密告诉了华妃。华妃一直把皇上当作丈夫,未曾想过他会杀她,但得知了欢宜香的事后,她认为自己已成笑柄。未等去找皇上,她便撞墙自尽了。
皇上得知甄嬛的所作所为后,愤怒不已,尽管没有当场发作,但心中的恨意已悄然滋生。接下来,她的好日子便彻底结束。甄嬛因穿了纯元的旧衣服,惹得皇上大怒,仿佛犯了大错。
此前,她们曾模仿纯元皇后,比如在跳舞和吟诗时,爱她时像菀菀类卿,不爱时则表现得放肆。甄嬛渐渐意识到真相,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她不得不放下刚出生三天的孩子,离宫修行。
甄嬛被逼出宫并不冤枉,若不是这段经历,她永远无法看清皇帝的真面目。在外受尽磨难后,她才真正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爱与情感不过是虚幻的,真正重要的是权力,只有牢牢把握权力,才不会被人踩在脚下。
发布于:山东省